美國會接受與中國共治的國際秩序嗎?
江宜樺進一步請教朱雲漢,美國會接受與中國共治的國際秩序,或是成為其他形式的策略夥伴?朱雲漢表示,就地緣政治與策略領域來說,雙方合作關係有限。綜觀歷史,一個超級霸權的權力轉移到另一個霸權過程,和平的轉移與合作都是困難的。
朱雲漢指出,從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,英美之間的權力轉移過程平和,原因在於這兩個國家都是盎格魯薩克遜(Anglo-Saxon)民族,有文化上的密切關聯性,但之後美國和英國也有很大的發展差別。朱雲漢說,中美之間的政治體系與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,雙方都不願意過於讓步而顯得示弱,但在這個核武時代,雙方都不會讓問題超出無法控制的範圍。
朱院士表示,即便中美之間的經濟、社會關係有很多合作空間,但美國人還沒有準備好讓中國跟他們平起平坐、甚至在中國之下,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美國總統會讓這件事情發生。朱雲漢也提醒福山,未來10到20年,美國政府必須要了解他們會經歷一個非常艱苦的學習階段,並去適應這樣一個新的現實,因為美國在很多領域地位會逐漸被中國取代。
美國會被中國取代嗎?
至於美國的外交政策未來會如何變化?福山認為,川普雖然在競選時擺出以美國優先的姿態,展露出美國將不繼續承擔全球事務領導角色的態度。但在上任之後,川普逐漸意識到美國無法從國際秩序中抽身,例如中美之間有許多結構性因素,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轉的,也不容易摧毀這個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。
關於中國未來在國際舞台扮演的角色,福山認為,中國很難扮演美國在二戰之後的國際角色,亦即無法成為一個為國際社會創造公共財的世界強權。原因在於中國長期以來是國際體系的受益者,再加上中國內部存在著政權正當性的問題。福山認為,經濟成長是中共政權目前的正當性來源,萬一未來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下降,中國政府若採取操弄民族主義的方式來對抗國際社會,藉以轉移國內民眾的不滿,這將是非常危險的做法。
朱雲漢則認為,中國其實並不想接任美國的世界霸權角色,而是以自己在各個區域建立「區域加一」平台的方式來拓展自己的國際影響力。像是「一帶一路」的經濟建設輸出,以及亞投行的國際銀行機制,在許多領域都有相對於美國的平衡政策。朱雲漢指出,有人預測2050年時,原本的七大工業國在經濟上的角色將被新興國家如印度、巴西、印尼等取代,未來哪個國家較能促進新興國家經濟體之間的共識,進而推動全球治理的行動計畫,將是真正的競爭關鍵。
中美關係對台灣影響
最後談到關於中美關係對東亞、特別是台灣的影響。福山認為,東南亞有先天的國防誘因去阻礙中國擴張,但中國善於藉由多個雙邊會談達成目的,不讓整個東南亞有機會共同對抗中國。台灣由於地緣政治的因素,很難逃脫中國的勢力掌控。福山說,「一帶一路」顯示中國想要重回世界貿易核心的企圖,他不希望中國失敗,但就客觀層面而言,中國將受到很多挑戰,這些挑戰包括中國模式難以在其他國家複製,再加上俄國考慮到中亞的地緣政治利益,並不樂見中國在這個地區的擴張。
對於福山的看法,朱雲漢即笑稱自己的答案可能會「政治不正確」。朱雲漢提出三點看法:一、對於東亞國家而言,中國是一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,美國則是扮演終極安全的保證者,所以這些國家在經濟上依賴中國,但在安全上卻是仰賴美國;二、東南亞國家多認為中國未來有潛力超越美國;三、基於地緣政治因素考量,東南亞國家的長期發展跟中國息息相關,因此大部分東亞國家不太可能把中國當成敵人。
朱雲漢進一步表示,這三點同時也是台灣面對中國時需要思考的問題,「即便是要面對世界與亞洲,台灣不可能跳過中國」,朱雲漢認為台灣特別關心如何保持實質獨立與長期經濟發展,並在與中國接觸的過程中控管風險。但如果台灣與中國各自的民族主義激化,兩岸都不會有好結果,應該要有更多的接觸來降低敵意。朱雲漢舉例表示,台灣過去有很多很好的軟實力,包括台灣的治理方式、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模式以及非政府組織的發展,比如彰化基督教醫院是其他醫院高級幹部的育成中心,連中國都每年派人到該醫院受訓學習如何建立一個友善、管理現代化的醫療體系,這是台灣軟實力很好的例子。 |